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休闲娱乐

再见了,香港电视史上一代巨星

时间:02-25 来源:休闲娱乐 访问次数:165

再见了,香港电视史上一代巨星

独孤岛主「刘松仁宣布不再演戏了」,对于曾经深度沉迷过去四十年华语电视剧的观众而言,这无疑是今年第一个令人感慨的消息。「刘松仁」三个字在过去曾经给人带来的无数美好回忆,是穿越了两岸三地的冷战风云,进而透过他饰演的角色灌注出来的悲喜凝视。而今,潜伏在陆小凤、方进新、周明轩、康熙帝等经典角色面具之后的演员本尊,完成了他与表演生涯的漫长告别。刘松仁1949年生的刘松仁是在近期接受 TVB 采访时作出以上表态的,原因是自己对拍戏演戏已经没有欲望,且自己是一个不喜欢张扬和抛头露面,是一个很内敛的人。这番陈述,与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呈现在公众面前的刘松仁形象达成高度一致,除了与丽的电视时期女演员李影未竟的情感及小二十岁空姐苏嘉燕的婚姻,几十年来贵为香港电视一代实力小生的刘松仁,从未有过任何绯闻。即便与最默契的荧幕搭档米雪长期被粉丝冠以「松仁玉米」组合称号,依然未能撼动其在圈内一以贯之的低调与对表演近乎宗教办虔诚的「好戏」姿态。这在全世界最喧嚣的娱乐工业所在地香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松仁玉米」这或许首先同刘松仁从小建立的信仰有关。尽管退出幕前工作,但他仍在微博上强调,自己依旧在进行新的一年音乐剧《利玛窦》的幕后工作。与这出音乐剧的渊源,最早原自刘松仁同相交超过六十年的神父恩保德的交往,也牵引出其自小经恩神父引领受洗成为天主教徒并长期参与圣堂事工的经历。以坚固的信仰打底,置身影视娱乐圈中,似乎较长期在十丈软红摸爬滚打上来的世俗「社会人」更具有艺术人格意义上的精神定力。另一个原因,也许与刘松仁出道初期开始便参与的一连串作品有关。在1970年代初,刘松仁从丽的映声(即后来的丽的电视、亚洲电视)艺员训练班毕业,及后即在丽的参演电视剧。至1975年,演出了丽的与廉政公署合作的单元剧《静默的革命》,饰演一个在廉政风暴方兴未艾的香港,立志服务社会,放弃医学投身联署的青年阿邦。及后在许鞍华为廉政公署拍摄的同类剧集《ICAC》中,刘松仁再次饰演廉署专员。《静默的革命》(1975)同时期刘松仁过档到无线电视,主演了令其大红大紫的《陆小凤》系列剧集,以未过而立之年,演出了巅峰时期的古龙笔下从容不迫,置身江湖之内,心越纷争之外的「妙人」陆小凤。但也几乎同时,顺应无线电视内部的「菲林写实」电影化实践,刘松仁也参与了许鞍华主导的社工题材单元剧《北斗星》,在当时尚属大众普及性质的社工形象里为公众传播正能量。《陆小凤》(1976)在这些剧集中,刘松仁的表演固然尚未达到后来那样炉火纯青的地步,但已经很明显表露出借助「本色演出」来促发角色的「性格畸变」,以突破角色本身塑造的局限的冲动。《静默的革命》与《ICAC》《北斗星》等剧集,在当时的电视拍摄手法上固然是创新,刘松仁饰演的这一类立足社会最基层的有志青年,几乎成为与香港经济起飞同步的香港形象荧幕代言人。《ICAC》(1977)同七十年代偏向古装偶像化的《陆小凤》之于一系列社会写实剧集一样,进入1980年代的刘松仁,是毋庸置疑的电视偶像。他在《武侠帝女花》《京华春梦》《法网柔情》《八月桂花香》等一系列电视剧中,尽情发挥其结合「本色」的沉稳身体,呈现与适配每一个具体角色的姿态调整,而在与赵雅芝、汪明荃、米雪等电视女星的频繁合作中建立起了那个阶段香港电视一线小生地位。《京华春梦》(1980)但同时,他也延续了自入行开始,结合天主教伦理与带有明确左翼色彩的世情观照作风。丽的电视《静默的革命》主创梁立人,1980年代与刘松仁合作了《大地恩情》,延续其极富社会写实色彩、在香港极其少见的平民历史视角。刘松仁本人亦在1980年代初,伙同好友杜琪峰一起为左派电影公司凤凰影业拍摄了武侠片《碧水含山夺命金》,用极尽「新浪潮」式的现代推理叙事解构武侠电影,同时也在表演上对当时兴盛的古装片中夸张演法作出一定程度的解构。《碧水含山夺命金》(1980)到了1990-2000年代,刘松仁除了到台湾地区拍摄电视剧,更身体力行参与了香港与内地合作拍片。他也是香港影坛极为少有的,能演生活流,亦可情节剧,更以港、台电视剧引进内地而在观众心目中走红,同时又可以独立担纲纯内地生产影视作品(《闻一多》《东京审判》)的全能演员。《法网柔情》《国际刑警》等港产类型剧,奠定并加固了华语地区观众广泛认可的荧幕偶像地位,而《八月桂花香》《还君明珠》《春去春又回》等集中生于1990年代初的结合了历史与言情的台剧,则体现初刘松仁深度把握其时两岸三地市场潮流,发掘自身荧幕潜能的另一面。尤其是《八月桂花香》的胡雪岩,非但又大量隐忍、深情款款的表演层次较浅戏份,亦有因应具体历史环境下对自身处境的微妙处理,堪称是结合了类型剧演法与表演主体性的上佳之作。《八月桂花香》(1988)在刘松仁盛年时期的电影表演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角色,都是剧中的配角。一个是《大时代》中方进新,另一则是新世纪后《西关大少》的周明轩,两者皆是剧集前半段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却都过早从剧集中消失。《大时代》(1992)方进新由富家少爷被丁蟹追逼成为官能失常、面对无法承受的责任感重压失声痛哭,剧集由他出场的坚毅,到最终被命运打到无法抬头,编排了刘松仁几乎在各类顺境逆境中的全方位表演输出。刘松仁以全身几乎每一个部分都对叙事有所呼应的「无方法」之方法,将方进新这个人物塑造出全方位的立体质感。《西关大少》(2003)相对而言,刘松仁演于天命之年之后的《西关大少》并非他表演生涯的巅峰之作,但细节处理同样达到典范级别:正在为老太爷祝寿、在家门口接通广州第一盏点灯庆祝的船行掌门一家之主周明轩,在获知仇家已经携枪进入家宅时,于逐渐推近的脸部特写镜头中,微笑脸庞上,目光逼出一丝尖锐的忧虑。从脸部细节缓慢舒展开的情绪,在刘松仁演来,充分适配了电视剧,尤其是《西关大少》这样在场面调度上较当时一般港剧有所不同的剧集中聚焦人物行动的视觉语言,亦在无声中延宕了角色一触即发的多种情绪可能。《西关大少》(2003)除了电视剧,刘松仁在电影中的表现较少为人关注。他没有得过金像奖,但仍有一些电影代表作传世,比如林岭东《学校风云》中温文尔雅及至被逼上梁山,极尽癫狂展开反击的老师,或王晶《鹿鼎记》中一身正气的陈近南,或黎大炜《天与地》中老奸巨猾,一意要置刘德华于死地的反派。这些角色并未将刘松仁的所谓「演艺事业」提升到商业价值的高峰,却令世人见到了一个表演姿态越来越放松且举重若轻的演员不断地将自身的演出放置在从容不迫的境地,达到演员/角色/观众的多重舒适体验。《天与地》(1994)此外,连同上述的《闻一多》《东京审判》等主旋律制作及新千年后在无线电视拍摄的《婚前昏后》、国产剧《步步惊心》等作品中的演出,常常予观众「低调的惊艳」之感。在驾驭主流叙事、市民喜剧、古装历史等面相迥异的类型过程中,刘松仁那种不动声色的「冷处理」往往成为令人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步步惊心》更吸引了2010年代的网生代际观众,通过他具体而微地回望过往半世纪的华语电视剧发展史。《步步惊心》(2011)因为一种内发于对表演本体的深刻认同,加上信仰和对人间的关切,刘松仁的娱乐形象既与潮起潮落的香港演艺圈某种程度产生疏离,他的表演本身反而得以横跨不同地域、文化甚至时间意义上的观众代际,成为了常青树。大众记忆中的「经典电视剧」序列中,有他一个绕不过去的位置,而某种意义上,他是永远「笑看风云」的半世纪香港人成长印记的见证人。或许只有那个新旧交替时代的香港,才会有令一个「内敛」的演员崛起的可能,而低调的「松哥」可以被泛华人观众注目与记忆那么久,也是一个奇迹。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休闲娱乐